新聞中心 藝術(shù)園地 散文

家的味道

2022-06-06 00:00    來源:計劃財務(wù)中心    作者:趙鑫

        在我的潛意識里,饅頭、餅子這些都統(tǒng)稱為“饃”。關(guān)中地區(qū)大都以面食為主,韓城也不例外,饃就是我們家鄉(xiāng)傳統(tǒng)的主食之一,早餐和晚餐都以饃為主。

        記憶中,母親每周末都要蒸饃,這時我就會去廚房幫忙,因為沒有母親那般心靈手巧的廚藝,所以我能做的主要是拉風箱燒火,為她打好下手,待熱騰騰的饃出鍋后夾上剛制好的油潑辣子,美美地喋一頓,現(xiàn)在想想就口水直流。上中學后,因為一周都要在學校吃住,所以從家里背饃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為了讓饃能存放得久一些,母親把饃烙成餅,俗稱餑饃??紤]到我正在長身體,母親在提升餑饃的營養(yǎng)價值方面費了很多心思。每周六她就開始起面、發(fā)酵,向鄰家酷愛做飯的嬸嬸請教學習烙好餑饃的訣竅。星期天中午烙好餑饃后,她會把餑饃放在案板上晾好,待我要出門返校之前再切成塊。母親在不斷地摸索和試驗中漸入佳境,會在和面的時候打入雞蛋,再適當添加調(diào)味料,如此一來餑饃就有了別樣的口感和滋味。

        為了讓我吃得更好,母親還特地種了芝麻。記得有一次我騎車放學回家的路上,剛到村口就看見母親正吃力地拉著一架子車芝麻種子上陡坡。她佝僂著身軀,面部憋得通紅,仿佛已使出渾身解數(shù)。見狀我急忙騎到坡下,快速停好車子幫母親推車,和母親一起種完了這批芝麻。自此,每天放學后我都會專門騎車過來看看它們有沒有長大成熟,直到數(shù)月后成熟的芝麻被母親采摘帶回家中。加了芝麻烙出來的餑饃更加可口,香味四溢,令我回味良久。但我第一次帶芝麻餑饃去學校時,卻沒能享受到美味。由于是在親戚家暫住,我到了之后就小心翼翼地把裝饃的包掛在墻面的粗釘子上,待到第二天早上準備吃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包里的饃似乎被老鼠啃了個遍,我心里很難受卻又擔心吃下去不衛(wèi)生,最終懷著復雜的心情把饃全扔掉了。周末回家再取饃的時候,也沒敢告訴母親,因為記憶中母親吃饃的時候,要是不小心掉了一小塊,就會趕緊彎腰撿起來,順勢吹一口氣,再放進嘴里。我深知母親經(jīng)歷過鬧饑荒那個年代,她知道曾經(jīng)吃不飽飯是什么滋味,想到這里我不由得心酸和自責。

        近些年,也有些精明的人把蒸饃鍋架到了城里,打開門做起了小生意。在我居住的小區(qū)附近,就有幾家饃鋪,每天批量生產(chǎn),且不說蒸制出的饃在外形、個頭上,與家鄉(xiāng)本土正宗的“饃”相差甚遠,就連發(fā)面也把先人流傳的“方子”忘得精光,不再用“酵子”,而是改用發(fā)酵粉了,和面、揉面等工序也用機器代替了人工,一點也沒有家的味道。

        前兩天母親拖著年邁的身體,背著一大包東西來看望孩子,我問母親:“大老遠地提這么一大包東西過來不嫌累啊?”母親笑著說道,“里面有你最愛吃的餑饃,昨晚在家剛烙好的。”聽到這里我頓時眼眶濕潤,為了不被她發(fā)現(xiàn)趕緊轉(zhuǎn)過身去,順手拿出一塊咬了一口,一股熟悉的香味從口腔直達胃部,很多美好回憶再度涌上心頭。在我心里,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愛的味道。

上一篇: 生命
-->
  • OA系統(tǒng)
  • 企業(yè)郵局
用戶名:
密 碼:
友情鏈接:
網(wǎng)站首頁 | 公司簡介 | 建言獻策 | 企業(yè)郵局 | 聯(lián)系我們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黨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營銷部:0913-5182135
  
版權(quán)所有 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2024 陜ICP備05004228號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