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藝術園地 感悟

憶拾麥 話改革

2018-09-19 14:36    來源:    作者:儲運中心 趙麗娜

 “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這首講述著改革的“春天”與“故事”的歌曲曾經(jīng)響徹華夏大地。而作為一名八零后,就是聽著這個春天的故事,沐浴著改革的春風長大的,作為農(nóng)民的娃,兒時的記憶猶如決堤的洪水瞬間涌了出來。

“放忙假”這個詞可能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已經(jīng)是很陌生的了,記得上小學的時候,每逢五月底六月初麥收農(nóng)忙時,學校就會放兩個星期的忙假支援麥收,并且假期結(jié)束的時候每人來校還要帶十斤麥子。由于父親那時戶口隨爺爺去了外地,我們家分田的名額就只有母親、哥哥和我三個人,隊上地少,人均不足兩畝,三個人分下來也就五畝半左右田地,其中兩畝半還是在埝頭上的坡地,屬于那種一年四季都澆不上水,純粹靠天吃飯的貧瘠地兒。后來村里刮起了一股栽蘋果樹之風,母親就把那還可以灌溉的上的三畝地栽上了蘋果樹,剩下埝頭上的那兩畝薄田種上麥子。每逢放忙假對我來說并不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一放假,母親就會給我和哥哥下死命令,每人十斤的任務都必須靠自己拾麥來完成。

每天清晨都是在母親的吆喝聲中被強行拖起來,然后我跟哥哥就各自耷拉個腦袋,每人胳膊上挎?zhèn)€竹籠,籠里面放根繩子就開始了我們這一天的拾麥之行,順著我們那坡地一路往上,只要是剛收割過的麥地里我們都要去轉(zhuǎn)上一圈,一人一片,一次占上十來行,幾個來回,順著麥茬地認真的尋找著被遺落在田間的麥子,只有麥穗拾進籠里,帶有秸稈的就一個個整齊的攥進手里,等到手握不住的時候就用麥秸稈捆起來打個結(jié),我們把它叫做“圓結(jié)”,在旁邊整齊的放成一行,等到這片地被掃光的時候然后把自己放好的圓結(jié)一個個歸集起來,用從家?guī)淼睦K子捆好背起來,胳膊上又挎上那個裝著麥穗的竹籠向下一個麥茬地邁進……

那時候年齡小,看到很多同學忙假還可以隨心所欲地玩耍,等到收假給學校交糧的時候從自家的麥子里舀上十來碗算是完成任務了,所以很不理解母親為何會對我們的假期如此苛刻,看著每次忙假腳腕上都會留下被麥茬地劃破的道道傷痕,有時心里甚至會怨恨母親,為啥不讓我?guī)ё约业柠溩幽??直到那一年忙假我懂了。那年雨水稀少,天氣特別干旱,我們家埝頭上那兩畝半麥子收成特別不好,麥子收回來自家院子那點地兒都夠曬麥子了,母親用棒槌打完了所有的麥子,弄干凈晾干,僅僅就只有一桶半,當時母親就哭了,嘴里念叨著:“這可咋辦呀,連交公糧的份量都不夠呀”!看著母親眼里淌出的淚水,突然間明白了母親給我們下死任務的原因。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2006年,農(nóng)業(yè)稅被廢止了,延續(xù)了兩千多年交皇糧的日子終于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全國農(nóng)民朋友歡欣鼓舞,為國家這個決策無不拍手叫好,尤其是母親得知這個消息興奮地抱著我久久不肯放開,“這下好了,再也不用為每年交公糧犯愁了”。聽著母親在我耳邊的話語,突然感覺脖子上一股溫熱,我知道,母親又哭了,而這次不再是犯愁的淚水,是對國家改革感激的淚水。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已經(jīng)有四十年的歷程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面貌有了巨大的變化,收麥再也不用人割了,聯(lián)合收割機一進地出來的就是麥粒子,家家蓋起了新房,村里的路寬了,平整了,道路兩旁也都整齊地裝上了路燈,農(nóng)民的飯桌豐富了,閑暇時間也跟城里人一樣跳起了廣場舞。關系人民最密切的兩件大事教育與就醫(yī)隨著改革進程的推進也讓人民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如今村里的孩子們已經(jīng)由九年義務教育跨入十二義務教育的階段,農(nóng)村新合療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nóng)民看病的負擔,尤其是我們縣上現(xiàn)在在醫(yī)院看病實施了先住院后結(jié)算的模式,著實讓農(nóng)民心里樂開了花。

四十年過去了,我們國家沒有為目前取得的改革成果沾沾自喜,習總書記提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不斷改革開放,我們才能夠更加的國盛民強,改革開放我們永遠在路上。

上一篇: 中秋感懷
下一篇:又到月餅飄香時
-->
  • OA系統(tǒng)
  • 企業(yè)郵局
用戶名:
密 碼:
友情鏈接:
網(wǎng)站首頁 | 公司簡介 | 建言獻策 | 企業(yè)郵局 | 聯(lián)系我們
行政管理部:0913-5182286 黨群工作部:0913-5182082 品牌營銷部:0913-5182135
  
版權所有 陜西龍門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 2024 陜ICP備05004228號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